肾癌去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!医生痛心:肾不好,要坚守4个原则
肾的耐受能力一向很强,很多时候已经损伤很久,身体也没给出明显信号。
等到出现临床症状,多数功能已经掉到一半以下。问题不在病本身,而在反应太慢。最常见的误区是,把肾当作“排毒器官”来看,但它承担的远不止这个。
调节电解质、维持酸碱平衡、合成红细胞生成素、参与血压调控,哪一项出错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
这些连锁反应开始不痛不痒,可一旦系统性失衡,很难挽回。
年轻人肾病增多,不是偶然的。很多看上去正常的行为,其实就是在损肾。高蛋白饮食就是其中一个典型。
网络上大量健身建议推崇高蛋白,每天摄入量远超正常范围。 成年人日均蛋白质推荐摄入量是0.8克/公斤体重,但实际摄入量常超过1.5克,甚至达到2克。
蛋白质代谢后的氮废物需要通过肾脏清除。长期高负荷清除, 肾小球会代偿性扩张,滤过压升高,造成肾小球硬化,这是慢性肾病的早期机制。
另一个严重却被忽略的因素是睡眠。很多人以为熬夜影响的是神经系统,实际上对肾脏打击更大。
肾脏的血流灌注受交感神经支配, 当睡眠中断,交感神经张力持续升高,肾小管钠重吸收减少,液体调节功能紊乱。
这种紊乱在短期内表现为夜尿增多、晨起水肿,长期则直接影响肾小球压差,促进微小血管病变。
一项横断面调查发现,每晚睡眠少于5小时的群体中,轻度肾功能不全检出率达19.6%,显著高于对照组。
这说明睡眠障碍不是小事,它直接触发代谢激素失衡和肾脏血流调控异常。
还有个让人忽略的点是药物滥用。 日常头痛、感冒、经痛,一些人习惯随便吃止痛药或退烧药,不看成分,不查用量。
这些非甾体类抗炎药(NSAIDs)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止痛,但前列腺素在肾脏中的作用是调节入球小动脉扩张,保证血流灌注。
药物抑制它,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压下降,尤其是在脱水或低血压时,更容易诱发急性肾损伤。
2019年《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》分析了2450例非甾体类药物相关急性肾损伤病例,其中67%的使用者无基础病,仅是短期自行服药。
这种情况如果反复出现,就会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,从轻度损伤走向慢性损害。
除了这些,饮水模式也影响肾脏健康。不渴就不喝水、一次喝太多、临睡前猛灌水,都不利于肾脏调节。肾脏维持水盐平衡,需要恒定的流速和渗透压。
突变的水分输入容易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, 尤其是运动后或空腹状态下猛喝水,容易拉低血钠浓度,引起头晕、疲劳、恶心。
在一项追踪7200名青年饮水习惯与肾功能变化的研究中发现,不规律饮水习惯人群的尿钠排泄率波动显著大,提示内稳态调节频繁处于激活状态,长期以往增加肾单位耗损。
这种耗损不是一次性,而是累积型的。
还有一点,很多人对高血压和肾之间的关系没搞清楚。
总觉得血压高了会伤心脏,却忽略了肾是高血压最敏感的靶器官。 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很薄,长期高压会导致基底膜损伤,出现蛋白尿。
而蛋白尿本身就是对肾小球的毒性刺激,会激活炎症通路,加快纤维化进程。
一篇发表于《The Lancet Nephrology》的数据分析显示,年轻高血压患者中若未及时控制血压,平均8年内出现蛋白尿的概率为38.7%,其中有20%以上进展为慢性肾病早期。
这不是个别现象,是普遍规律。 高血压早期不控制,等出现肾功能变化时就晚了。
有些人总以为做个体检查个肌酐、尿素氮就能放心,这种想法是错的。
这些指标在肾功能掉到50%以下才明显升高。 真正的早期信号反而是微量蛋白尿、血压变化、夜尿频率、晨起眼睑浮肿这些临床现象。
问题是,体检中往往不包含尿微量蛋白检测,普通人也不清楚这些现象和肾有关。
一个很被误解的观点是“年轻人肾脏没问题”。但肾的早期损伤不会有感觉,不代表它没受损。体检正常并不等于无病,只能说暂时功能代偿够用。
结构性的损伤,比如肾小管间质纤维化,是无法逆转的,一旦发生,只能靠剩余肾单位补偿工作量。
补偿时间越久,代谢负担越重,掉功能的速度越快。这种过程在30岁以后加速发展,而很多人35岁才开始重视健康,已经失去了修复窗口。
还有人坚持喝中药保养,觉得天然就安全。 但不少中草药含有马兜铃酸类成分,或不规范炮制导致重金属残留,长期服用会造成肾小管坏死。
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年研究发现,部分散装中药饮片中含铅、砷超标率超过10%,而这些重金属主要通过肾排泄,在肾皮质沉积,诱导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。
马兜铃酸肾病就是典型案例,发展快,转归差,治疗成本高。
肾功能下降的另一个维度是心肾轴。 心脏和肾是双向调节系统,心排量不足会影响肾灌注,肾功能下降会导致水钠潴留、升高心脏前负荷。这种互相影响称为心肾综合征。
年轻人以为心脏出问题离得远,但肾的问题常常是引爆点。
肾功能异常者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2.3倍,说明肾的好坏决定了全身循环系统的稳定性。
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—— 肾病不是重病才值得关注,越早期越要盯住。肾单位是有限的,一出生就定量,不能再生。
用坏了就是减量,不会补回来。问题不是出在某一天的行为,而是那些看起来没问题的生活习惯长期叠加的后果。
对此,您有什么看法?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![玫瑰][玫瑰][玫瑰]
参考资料
[1]张强,刘勇,陈涛,等.青年和老年肾癌病人临床病理学特征[J].现代肿瘤医学,2008,(05):767-769.
声明: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,为原创内容,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“艺术加工”,无任何虚构对话,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,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