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次提醒:5种食物多吃容易长结石,中老年人再爱吃都要管住嘴
声明: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,为原创内容,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“艺术加工”,无任何虚构对话,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,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。
身体里的结石可不是一件小事,特别是中老年人,一旦肾脏、胆囊或膀胱出现结石,轻则引发疼痛、消化不良,重则可能堵塞管道,导致严重的感染或器官功能受损。
不少人以为结石主要是因为水喝少了,实际上,饮食习惯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。
有些蔬菜水果,虽然看起来健康,但如果摄入过多,可能会增加体内草酸、尿酸或其他容易形成结晶的物质,诱发结石。
所以,特别是中老年人,即使再爱吃这些食物,也要适量控制,避免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。
结石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,它和饮食结构、体质代谢以及生活习惯息息相关。
很多人以为结石是肉吃多了才会长,实际上,某些蔬菜和水果中的草酸、嘌呤、果糖等成分,同样可能成为结石的“帮凶”,特别是中老年人,随着肾脏排泄功能下降,如果摄入过量,很容易给身体埋下隐患。
苋菜
有个老年患者,平时饮食清淡,特别喜欢吃苋菜,几乎每顿饭都要来上一盘,认为它有助于补充营养、促进消化。
然而,半年后检查时,他的肾结石明显增多,医生分析他的饮食习惯后,发现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道看似健康的蔬菜上。
苋菜虽然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,但其中的草酸含量非常高,如果长时间大量摄入,草酸会在体内与钙结合,形成难溶的草酸钙沉积在肾脏里,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结石。
研究发现,草酸摄入过量时,肾脏的代谢负担会加重,特别是中老年人的肾功能本就有所下降,长期下来,肾结石的风险就会增加。
柿子
有位患者,每年秋天柿子上市时都会吃个不停,一次能吃好几个,甚至还喜欢吃没完全熟透的脆柿子。
结果过了几个月,他开始出现上腹部胀痛,吃东西容易反胃,检查后发现胃里竟然形成了胃柿石。
柿子中含有大量的鞣酸,尤其是未成熟的柿子,鞣酸含量更高,如果空腹吃柿子,或者一次性摄入过多,鞣酸会和胃液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。
长期积聚下来,可能会形成胃石,有研究表明,胃柿石不仅影响消化,甚至可能导致消化道梗阻,严重时需要手术取出。
番茄
番茄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成分,但番茄籽较多,部分胆囊功能较差的人,长时间食用可能会增加胆结石风险。
一些研究显示,消化能力较弱的人,如果摄入大量带籽的食物,可能会导致胆汁分泌紊乱,形成胆固醇结石。
如果本身已经有胆结石,建议减少生吃番茄的频率,尤其是带籽部分,尽量去掉再吃,减少对胆囊的刺激,降低胆汁浓缩的风险。
龙眼
有位上了年纪的患者,特别喜欢吃龙眼,每次能吃上一大把,觉得它能补血养气。但半年后,他的肾脏出现了多个小结石,医生提醒他,龙眼虽然是滋补水果,但吃多了,可能会对肾脏造成额外负担。
龙眼的果糖含量较高,果糖在体内代谢后,会增加尿酸水平,长期摄入过量,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,增加尿酸结石的风险。
此外,高糖饮食还会促进钙的流失,使尿液中的钙浓度升高,更容易与草酸或磷酸结合形成结石。
菠萝
有位胃不太好的患者,特别喜欢吃菠萝,尤其是空腹时觉得吃起来更爽口。
但后来,他开始频繁出现胃部不适,检查后发现胃里有结石样沉积物,医生分析后认为,这可能和他长期空腹吃菠萝有关。
菠萝含有丰富的果酸和蛋白酶,空腹摄入过量可能会破坏胃黏膜,导致蛋白质凝固,长期积累后,有可能形成胃石。
此外,果酸摄入过多,还可能增加胃酸分泌,刺激胃壁,对本就胃功能较弱的人来说,风险更大。
有些食物如果吃得太晚,身体的代谢能力降低,就容易形成结石,例如,钙含量较高的食物如果总是晚上吃,可能会导致尿钙浓度增加,容易形成肾结石。
调整进食时间,比如高草酸或高钙的食物安排在白天摄入,能有效减少结石的风险。
结石的形成和体液的酸碱度有关,如果尿液或胃液的酸碱度失衡,沉积物就更容易形成。
例如,可以适量摄入一些富含柠檬酸的食物,如柠檬、橙子,它们能帮助抑制草酸钙结晶的形成,降低肾结石的风险。
长期久坐不仅影响血液循环,还可能影响泌尿系统的代谢能力,导致结石沉积。
研究发现,如果长时间保持某种固定坐姿,尤其是压迫下腹部的姿势,尿液排出会变慢,钙、草酸等物质更容易在体内积聚。因此,适当调整坐姿,避免腹部受压,有助于减少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。
蔬菜水果虽然健康,但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,特别是对于容易长结石的人来说,一些高草酸、高果糖、高嘌呤的食物,如果摄入过量,反而可能加重身体负担。
想要预防结石,除了合理饮食,还要从生活习惯上做出调整,让身体在合适的节奏中维持平衡,健康不是单靠某一种食物决定的,而是由日常的点滴积累形成的。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若身体不适,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
关于结石您有什么看法?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!
参考资料
[1]于文倩.胆结石患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和多中心验证研究 , 四川大学学报(医学版) ,2024-05-20.